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66的小屋

生活的记录 学习的园地 感情的历程 以后的回忆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陈炉采风  

2007-06-16 18:58:16|  分类: 采风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 老年大学摄影班19人在王老师的带领下,前往陈炉古镇拍摄学习.陈炉是文明古今的陶瓷重镇,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,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,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不断,烧制陶瓷的最长记录,所制作的各种瓷器闻名天下。

    从咸阳至铜川约110公里,道路宽敞平整。从铜川东平区到陈炉20公里是山路,汽车盘旋缓缓而上,车窗外一片黄土高原景象,七沟八梁,层层梯田铺向山顶,正值麦熟时节,金黄色的麦田、绿色的植被、蜿蜒的山间小路,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,真格是车在画中走,人在画中游。

    陈炉山川秀美,景色宜人,我们惊讶在这偏僻的山坳中,竟有如此美妙的人文景观,地理风貌。清晨空气清新,鸟语花香,我站在山腰一处窑洞顶上,边活动肢体,边四处眺望:脚下农户院内果树飘香,远处窑洞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,一排排褚红色的罐罐院墙,在山峦与绿树的衬托下格外显眼,形成一道奇特亮丽的风景。

    每天,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或在群山围绕的古镇中穿行,或漫步在山间小路。常被路边的景致打动,不时留住脚步欣赏拍摄。古镇住户分布在山峦上,窑洞随山就势而建,忽上忽下,路与路之间,弯弯曲曲,院落与院落之间,到处都是瓦罐垒墙,瓷片铺路,似十分相似,又略有不同。曲径通幽处,常有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感觉,若不是有人带路,连回家的路都难以找到。古镇内随处可见陶瓷烧造的遗址、古老的窑洞、原始的土路、参天的古树,处处展示着古朴自然的原始生态。

    陈炉在连绵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,手工作坊比比皆是,我们参观了几家作坊,观看了窑洞作坊工作场景,了解了从泥坯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,陶工们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。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小展厅,货架上陶瓷展品各有特色,琳琅满目,令人目不暇给。我虽不懂瓷器,但感觉到这些价格不菲的手工制品都是上乘瓷器。

    我们住在半山腰的一户陶工家里,一所整齐的独家小院,窑洞里宽敞明亮,第一次住窑洞,享受了夏日的凉爽。主人一家的热情招待,使我们有了回家的感觉,感受到陈炉人家的善良厚道。路上每遇古镇人家,迎来的总是纯朴地笑容,热情地招呼,他们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,端茶递水,忙前忙后。在古镇深深领略了黄土高原纯朴的民俗气息。三天里品尝了农家饭的美味:“驴蹄子面”、饸烙面、豆面、椒叶锅盔、油泼辣子、山野菜,特别只有当地才产的“龙柏芽”野菜,蒜拌凉调,味道好极了。每当坐在饭桌前,看着飘香的农家饭,都感到胃口大开,食量巨增,临别的那天,热情的主人特地起了一个大早,给我们炸油糕,包粽子,为我们提前过了个愉快难忘的端午节。

    退休后难得这样的团队生活,常居闹市,结伙来到古镇,不仅是学习摄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更觉得回归了自然,陶冶了情操。团队里最小的50岁,最大的78岁,可我们在一起学习讨论,欢声笑语,特别融洽。晚上的联欢会上,大家载歌载舞,幽默、噱头,洋相不断。从未有过这样的放松,仿佛忘记了年龄,无论以前是干什么工作,无论在家里是什么辈分,这三天,全部返老还童!哈!当看到录像中的搞笑场面,个个笑得前伏后仰。

    房东一家人的盛情招待,使我们每个人深受感动,大家都留下了电话号码,要求他们去咸阳,一定和我们联系。这次陈炉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陈炉人纯朴的民风民俗,独特的古镇风貌,古雅的陶瓷艺术,永远留在我们心间。

 

 

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76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